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-黄色片网站观看-黄色片网站大全-黄色片视频网-色偷偷网址-色偷偷网站

您的位置首頁  兩性文化

中國城市網癮少年超2400萬 網癮是心理疾病表現

  • 來源:互聯網
  • |
  • 2015-04-03
  • |
  • 0 條評論
  • |
  • |
  • T小字 T大字

  1.中國網癮標準成為世界診斷標準

  網癮青少年多伴發抑郁癥,表現為易激惹、言行沖動暴躁、情緒易失控、生活懶散拖拉等。

  “兩年前,我第一次到這兒,是被騙來的。”在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,來自廣西的16歲男孩陳昂(化名)對記者說,“這次是兩位教官接到媽媽電話后,去家里接我的。”

  “做任何事情之前,我都先想結果,總是害怕、焦慮,與同學交往困難。” 14歲那年,陳昂迷戀上網絡游戲,為此逃學半個月。在報社做校對的媽媽心急如焚,多方探尋得知北京軍區總醫院開辦了一個網癮治療機構--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。2011年7月,媽媽以“陪外公看病”的理由把他騙到北京。在該基地,小陳昂治療了兩個月,9月初返回廣西上學。

  “我在學校沒有朋友,沒有社交。心里苦悶、拘束。”陳昂說,“今年春天開始,我在家玩了兩個月游戲,沒去上課……”

  來北京后,媽媽曾帶陳昂去安定醫院檢查。醫生說孩子患有預見性焦慮,開了一種抗抑郁藥。“服了藥興奮些,否則很消沉。”陳昂說,“再次來這個基地,見到更小的學員,只有8歲,已經輟學。”

  隨著我國互聯網使用低齡化,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直至成癮問題日趨嚴峻。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,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,網癮青少年超過2400萬人,還有1800多萬青少年有網癮傾向。

  “8年來,我們收治了5500多名網癮少年。”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陶然介紹,“大部分孩子伴發抑郁癥狀。未成年人的抑郁不容易被發現和診斷。他們不像成年人表現出唉聲嘆氣的樣子,也不總是獨自在房間流淚哭泣。他們更多地表現為易激惹、言行沖動暴躁、情緒易失控、生活懶散拖拉等。”

  今年5月,“玩網絡游戲成癮”被美國列入精神疾病的一個新病種。美國精神病協會在最新修訂的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第五版中,采納了陶然領銜制定的《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》,標志著中國網癮標準成為世界診斷標準。

  然而,這個中國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診斷領域被國際認可的標準,卻引發一片爭議。有學者質疑,網癮是否應該列入精神。

  2.網癮破壞兩三代人的生活

  長期沉溺網絡游戲,大腦社會功能會“廢用性萎縮”,注意力、情感能力、情緒表達能力嚴重退化。

  2003年開始,在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當大夫的陶然發現,陸續有家長因孩子沉溺網絡而來求診。這是不是。磕懿荒苤危慨敃r有醫生們還拿不準。經過學習摸索,2005年,陶然團隊收治了200多個沉迷網絡的孩子。通過臨床實踐,他們慢慢發覺這是一種病。

  “很多孩子玩網絡游戲不上學,在生物學上這叫‘社會功能受損’。檢查發現,他們的大腦功能出現變化。”陶然說,大腦組織與人體肌肉一樣,用進廢退。因玩游戲無需太多思考,大腦只要興奮一個區就夠用,時間久了,其社會功能就“廢用性萎縮”,出現情感麻痹等癥狀,注意力、情感能力、情緒表達能力嚴重退化。大量核磁、腦功能檢查顯示,孩子若每天玩網游6小時以上,半年后,其大腦前額葉的葡萄糖代謝下降15%,大腦氧代謝下降8%。

  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,精神疾病的診斷有兩個基礎指標,一是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,二是社會功能受損。”陶然表示,這兩條,網絡游戲成癮者都具備。

  “5年前大學畢業,我在家待了兩年,玩網絡游戲。”“海歸”鄒航(化名)眨著一雙單純的眼睛說,“去年夏天從加拿大回國后,沒找工作,宅在家里通宵網游。我媽急了,今年春節一過,把我弄到這里。”

  27歲的北京人鄒航,是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最年長的學員,來該基地半年有余,改變不大。

  “我的生活缺乏目標,一直都是媽媽替我操心。”鄒航對記者說,“我童年時,爸爸就病逝了。媽媽是大學老師,特別看重學業,洗衣做飯、打掃衛生等生活瑣事不讓我干。我的中學和大學生活都很封閉,與人交往被動。”

  盡管曾就讀人大附中實驗班、北大數學系等名校,鄒航對學習并未產生真正的興趣。兩年前,見他迷戀網游,母親找到一家留學中介。到了加拿大,他的生活圈子更小。因語言障礙,做研究時不知道同學們在討論什么,文獻看得半懂不懂。畢業論文寫不下去,他索性打道回府。

  “除了網絡游戲,沒有事情能引起我的興趣。”鄒航百無聊賴地說,“我不知道今后干些什么……”

  兒子的話,讓躲在隔壁的母親淚流滿面。

  “沒有見過被網癮折磨的人,無法想象他們的生活被破壞得多么徹底。他們的生命之舟如同擱淺沙漠,情感淡漠、身體虛弱、情緒低沉、自暴自棄、得過且過。”陶然痛心地指出,網癮不像高血壓、心臟病等疾病只給當事人帶來痛苦,它的破壞力會累及兩三代人的生活。

  3.網癮是心理疾病的表現

  每天非工作學習目的持續上網6-12小時,連續3個月,為網癮的病程標準。網癮與煙癮、酒癮、毒癮等對實體物質上癮不同,更具隱蔽性

  “網癮是心理疾病的表現。”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副主任銀娟介紹,該基地對其學員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,95%以上的網癮少年覺得生活沒勁兒;94.6%的網癮少年具有內向、敏感的個性特質,他們內心自卑,對生活有強烈的無助感;54.8%的網癮少年因上網受到阻攔,采取過暴力手段。有人把門反鎖起來毆打媽媽,有人把熱開水澆到爸爸頭上,有人甚至殘忍地把媽媽耳朵剪掉一邊,還有人用碎玻璃片頂著醫務人員的脖子要求出院……

  “百姓平時常說的‘精神病’,多屬醫學上的重型精神疾病。比如‘瘋子’,是指‘精神分裂癥’。”陶然說,事實上,輕型精神疾病范圍更廣,包括網絡游戲成癮等。網癮看不見、摸不著,是純精神性的,與煙癮、酒癮、毒癮等對實體物質上癮不同,因此更具隱蔽性。它對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傷害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現,一旦發現通常達到較嚴重的后果。

  銀娟認為,網癮被納入精神疾病范疇,會引起社會各界更多關注,更可以給許多徘徊在成癮邊緣的孩子們敲響警鐘:你已經有患病的跡象了,繼續下去只會越病越重。

  “染上網癮后不治療,意味著社會功能的消退。” 銀娟指出,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孩子,容易出現網絡孤獨癥。他們的生活完全網絡化了,與周圍人的情感隔膜、淡漠。而網絡游戲中一些打斗、砍殺、槍戰、色情等內容,更會模糊這些心智尚未健全、缺乏自制力和判斷力的青少年的道德認知,引發他們欺詐、偷盜甚至淫亂等犯罪行為。

  這些年,關于網癮少年逃課輟學、離家出走甚至違法犯罪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,統計表明,70%以上的青少年犯罪都與“網癮”有關。

  初二學生小明因沉迷網絡游戲,離家出走。眼見身上的錢已快花完,他在網上購買面具、片刀及黑頭套等作案工具,打算用恐嚇手段實施搶劫,結果未遂。庭審時,法官問他,為何采取這樣的作案手段?他說都是從網游中學來的。

  為了把病態的網絡成癮者與網蟲、網迷們區分開來,做到早防早治,陶然團隊從2005年開始,先后對1200位網癮患者進行了統計分析,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玩網絡游戲成癮是一種疾病,并總結出網絡游戲成癮的9條診斷標準。9條里符合5條,才能被診斷為精神疾病。其中,網癮的病程標準是,每天非工作學習目的持續上網6-12小時,連續3個月。

  相關閱讀:

  網絡成癮危害身心健康 如何遠離網絡強迫癥

  上網時間越長、網癮越大的人越容易感到寂寞

  青少年戒除網絡成癮 要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

  網癮有如“心理感冒”,咋辦?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告知,本站將立刻處理。聯系QQ:1640731186
友薦云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