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如何養護肝臟?這五點應牢記心中
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“世界肝炎日”。今年的宣傳主題是:“積極預防,主動檢測,規范治療,全面遏制肝炎危害”,旨在號召大家積極主動接種肝炎疫苗,主動進行體檢了解肝臟健康狀況,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,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。
認識肝炎:可不止乙肝那么簡單
提到肝炎,人們首先想起的往往是“乙肝”。事實上,肝炎是個“大家族”。
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主任楊永平表示,肝炎根據致病因素可以分為病毒性肝炎、藥物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、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,兒童及成年人均可患病,其中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病毒性肝炎較為常見,所以人們常常提起肝炎就會誤認為是“乙肝”。其實,病毒性肝炎又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種分型,分別由各型病毒引起。
他表示,在我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為常見,又常因病情遷延容易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。甲肝和戊肝多為急性發病,預后良好。丁肝病毒常與乙肝病毒相伴感染。
肝炎是否會傳染?這主要由病因決定。楊永平進一步解釋,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傳播;乙型、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經血液等途徑傳播;其他非病毒性肝炎無傳染性。
相關數據顯示,近年來由于疫苗的廣泛使用和居民飲用水衛生的普遍改造,新發急性病毒性肝炎明顯減少,但藥物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和代謝相關性肝炎等非病毒性肝炎發病呈上升趨勢,占慢性肝病負荷的一半以上,值得關注。
預防肝炎:有效避免四大主要誘因
肝臟不但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器官,還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,具有解毒、代謝、分泌膽汁、免疫防御等功能,可見肝臟的重要性。
肝炎的預防要有的放矢,首先需要搞清楚不同類型肝炎的誘因。楊永平指出,造成常見的非感染性肝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。
酒精性肝炎的主要誘因是酗酒。酒精性肝炎,顧名思義,是由長期過量飲酒而引起的肝臟損害,雖無傳染性,但嚴重酗酒可能導致急性重癥酒精性肝炎、慢加急性肝衰竭,甚至導致死亡。
藥物性肝炎的主要誘因是亂用藥。藥物性肝炎主要是由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,重者可危及生命。據統計很多病人都是因為藥物引起的肝損害而來住院,如利福平、磺胺、紅霉素及一些化療藥物等都是很常用的傷肝的藥物;中藥傷肝也是不少,如生何首烏、黃藥子、蟾酥、苦杏仁、北豆根、毛冬青、木薯等大劑量使用時也會引起肝臟損害。
脂肪性肝炎的主要誘因是高熱量飲食。高熱量飲食會導致脂肪會在體內堆積,首先就是在肝臟,慢慢形成了脂肪肝。我國脂肪性肝炎的患病率高達46%,且起病年齡趨向年輕化,常不被人們重視,長久以往很容易引起肝臟纖維化,發展成肝硬化、肝癌。
值得注意的是,熬夜也傷肝。拼命“肝”的背后,你想過自己肝臟的感受嗎?肝臟是人重要的解毒器官,11點至零晨3點是肝膽排毒后修復期,中醫認為肝藏血,人只要躺下血才能更好地回到肝臟對肝臟進行滋養,這個時間段人應該進入睡眠狀態。這個時段還在熬夜,肝臟就不斷輸出能量,無法完成新陳代謝,無法實現肝排毒和滋養細胞的效果。長時間拼命“肝”就很難保證肝不會生病了。
除此之外,其他病因導致的肝炎也需積極控制原發病因,做好管理。
保護肝臟:日常養肝“五步法”
肝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“化工廠”,它就像一個中央銀行,管理著身體的“三大貨幣”(氣、血、水)流通。楊永平指出,情緒、睡眠、飲食甚至藥物等,均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,因此不管是哪種肝炎,日常養肝護肝可以常念“五步法”。
第一步,戒酒精。喝了酒,酒精會經肝臟代謝產生有毒物質,若長期過量飲酒,則會使肝臟不堪重負。養肝第一步,日常盡量少喝酒。
第二步,少熬夜。長期過勞熬夜,肝臟的晝夜工作模式就會被打破,肝臟超負荷運轉,這樣會加重肝功能的損傷,建議平時少熬夜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第三步,安全合理用藥。大部分藥物都經過肝臟代謝,一般不會影響肝臟功能。但是盲目服用保健品、不良反應未知的中藥或者已知對肝臟損害大的西藥,可能會直接損傷肝臟,嚴重者引起急性肝衰竭。平時用藥需按照醫囑,防止亂用藥。
第四步,健康飲食。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飲食不僅增加了肝臟作為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,還會增加肝細胞內的脂肪堆積,容易引發脂肪肝。平時養護肝臟,應在飲食方面營養均衡,多食水果蔬菜等。
第五步,保持好心情。中醫講“怒傷肝”,不良的情緒堆積體內,久而久之會傷及機體,肝臟首當其沖。保護肝臟,平時要保持愉悅心情,有不良情緒時,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徑釋放。
- 標簽:美體圖
- 編輯:李娜
- 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