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是培養還是命中注定?
愛是什么,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理解和體驗。我認為,愛是一種感覺,這種感覺建立在渴望之上,這種感覺的核心愛是安全感,具體來說有:理解,接納,認同,價值,溫暖等。我們自己經歷過的也好,我們讀到的偉大的愛情故事也好,發現都難以逃脫這些渴望的宿命。愛,就是渴望的滿足。
在親密關系里,有三種層次和境界,有的親密關系只有生理與現實層次的交流。他們結婚了,但是沒有多少溫暖可言,他們比較獨立,不怎么依賴對方,他們有的就是性的交流和身體的交流,生病了相互照顧下,有困難了相互幫助下,僅限于現實層面的交流。這樣的親密關系不足以稱之為愛,是有些可悲的。有點親密關系會高級一點,他們能在情感層次上進行交流,累了能給與溫暖,在外面受委屈了能給與撫慰,受挫了能給與支持,走到哪都不會覺得孤單與無助,感覺到自己并不是一個人,而是還有一個人可以給與你足夠的安全感。大多數愛情都止步于此,已經是愛得一塌糊涂了,能在情感上有相互的連接,已經給人莫大的鼓舞了。還有一種親密關系,他們有著共同的價值觀,有著共同的愛好,共同的語言,共同的理想和興趣,他們在關系里相互依賴,他們在專業上你吵我嚷,他們在領域里共同進步,至少他們可以相互聽懂你在說什么。這就是神仙眷侶了。
我見到很多人在追求感情或者挽回感情的時候,在第一層面上做了很多工作,去照顧他,幫助他,買東西給他,為他做事情,希望他能感動。如果他感動了,你是幸運的。如果他沒有感動,你就會生氣或者很失望:為什么我為你做這么多,你都沒有絲毫感覺。為什么我這么付出,換回來的都是傷害。你所謂的傷害,大抵也是他沒有同樣的愛來回饋于你吧。當然,我見過愛的深沉,持續的付出著,即使對方沒有太大的反饋,他依然能堅持著付出著。然后我們就會為這偉大的愛感動,然后我們就想要是有個人也這么對我該有多好,然后我們就會去想,這個被愛的人怎么這么不知足。
我們只是不了解這個被愛的人的苦。或許他自己也不了解。為什么有個人對我這么好,我依然沒有辦法愛上他。
他們所要的愛,并沒有往上走。上升到情感層次。這可不是一個容易的活,在心理上讓他能感覺到接納。其實你給了一個人很多的接納,很多的認同,很多的理解,很多的價值感,很多的安全感后,你發現,愛自然就產生了。
有人說,愛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陌生。沒有比陌生更遙遠的愛。可是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,愛的反面不是陌生,而是恐懼。恐懼與愛對立,恐懼與生俱來。我們根植于內心的恐懼,只有愛才能融化。而愛融化的方式,就是給他安全感。這種心底的恐懼,無非是對自己死亡或被遺棄的恐懼,我們都害怕被遺棄,我們都需要安全。
- 標簽:
- 編輯:李娜
- 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