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人三項選手疑因水污染集體嘔吐:在這樣水質比賽,會有哪些傷害
2020年東京奧運會終于在反對和質疑聲中,終于拉開了序幕。
雖說開幕后,每日賽程也都很緊張,但通過這幾天的新聞報道,東京奧運會組織辦賽能力可不止一次被質疑。
然而,在7月26日鐵人三項比賽后,一些參賽選手出現了倒地、嘔吐等現象,其中包括獲得冠軍的挪威選手布魯蒙菲爾特在內,至少有4位選手賽后出現不適。
(圖自法新社和NHK)
而這項比賽是在東京御臺長海濱公園舉行,多名運動員埋怨比賽水質太差,然而在日方媒體卻將過錯歸咎為“太熱”,紛紛稱比賽場地的水質“沒問題”。
(日媒將運動員倒地的原因歸為中暑)
但事實上,早在4年前,奧組委就曾對比賽區域水質進行檢測,檢測結果顯示該水域中的大腸桿菌和腸球菌含量嚴重超標。
甚至在開賽前一個月,國外一些媒體就曾報道該比賽場地區域依然是“臭氣熏天”,不少當地居民也紛紛表示,這里的水域聞起來就像“糞水”。
(日本網友吐槽水質 圖自推特)
事實上,東京奧運會的水質問題其實已經很久了。
早在2017年7月-9日,東京奧組委與東京都政府曾對東京臺場海濱公園的水質進行了總計26天的抽查。
但檢測結果并不樂觀,據日本廣播協會(NHK)當時報道稱:當時公開水域游泳項目中一共檢測了21天水質,僅僅只有10天達標,有一半都不達標。
而鐵人三項中檢測出26天水質,只有6天達標,達不到1/4。
(東京臺場海濱公園,此前一直因水質問題為人詬病)
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,這片水域中的大腸桿菌指標,已經達到國際鐵人三項聯盟規定標準值的21倍,腸球菌也超過了國際游泳聯合會標志達到7倍。
面對這一個尷尬數據,東京奧組委在多方壓下,向公眾承諾在奧運會前會改善水質,確保水質達到比賽標準。
此時奧組委和東京市政府就東京臺場海濱公園水域傾倒了2.22萬立方米的沙子,同時設計三層聚酯屏障,確保場地不受大腸桿菌的感染,同時創造出一個適宜海水情節生物生存的環境。
但問題是,東京都城內有8成下水道都是合流式下水道,沒有單獨的雨水和污水排水系統,所以若碰到臺風,又或者其他極端天氣導致降雨量大,下水道里的污水就會流入東京灣。
而在這最近幾年,東京遭受臺風、暴雨的次數還蠻多,顯然水域里的水不僅沒有任何改善,相反還導致水質進一步污染。
在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2019年的報告顯示,東京灣的水質已經明顯超出安全健康范圍。
大腸桿菌,到底存在怎樣的傷害?
大腸桿菌,在醫學上有個正式的學名,叫大腸埃希氏菌。
這種細菌不僅繁殖能力強,在我們腸道內都能廣泛存在,最關鍵它在水中還能存活數周甚至數月,也能在低溫環境下,比如冰箱長期生存。
然而這種細菌與沙門菌和肺炎桿菌屬于一類,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五種病菌之一。
(大腸桿菌)
每年大腸桿菌都會導致全球200萬人死亡,1.5億人罹患膀胱炎、旅行者腹瀉、敗血癥甚至腦膜炎。
不過大腸桿菌的“家族”也有好壞之分,比如從出生后幾小時就寄居在我們腸道里的大腸桿菌,就可以輔助食物消化、提供維生素以及抵御外來的有害微生物入侵。
但也有一些臭名昭著的代號O157:H7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,這種細菌會通過脂多糖或外膜蛋白來“欺騙”腸道表面的細胞,趕走原本駐扎的細菌,破壞原本腸道微生物環境平衡,甚至還會損傷腸道細胞,引發腸道異常和腹瀉。
最關鍵是,腸道受到損傷,就會發生失血,血液就會混著食物殘渣來到消化道,從而發生血便現象。
不僅如此,腸道損傷后還會引起志賀氏毒素等細菌分泌的毒素,血液里的紅細胞和血小板就會造成血液凝結,形成血栓,皮膚表面就會出現紫癜等現象。
嚴重者還可能攻擊腎臟,最終引發腎衰竭或尿毒癥。
雖說大多數大腸桿菌對人體健康并沒有太大傷害,甚至可能吃了也不會有太大問題。
但問題是,這些細菌超標無疑體現出東京奧組委辦賽能力的不足。
若你和奧運選手一樣,不幸被這些污染的水源親密接觸了,那么勸你最好用干凈的水洗臉洗手,順道洗個澡吧!
在這里,還不得不為本屆東京奧運會鐵人三項唯一的中國選手 —— 仲夢穎感到擔憂。
希望這位小姐姐在創下佳績之前,還要好好保護好自己!
SQL Error: select * from ck.***_ecms_news where classid=5 order by rand() desc limit 3 http://www.cityruyi.com/lm-2/lm-1/10496.html- 標簽:,杜肖雄,隔斷簾,飛極速在線看
- 編輯:李娜
- 相關文章
-
鐵人三項選手疑因水污染集體嘔吐:在這樣水質比賽,會有哪些傷害
2020年東京奧運會終于在反對和質疑聲中,終于拉開了序幕。 雖說開幕后,每日賽程也都很緊張,但通過這幾天的新聞報道,東京奧運會組織辦…
-
5種食物是腸道的“保護傘”,沒事敞開吃,清理腸道“垃圾”
腸道是人體中很重要的消化器官,指的是從胃幽門部位至肛門處的消化管,可以起到消化吸收、形成糞便以及促使糞便排出體外的作用。只是…
- 腦梗為何單單“偏愛”中國人?4個習慣真需要改改,傷透腦血管!
- 一人腦梗,全家遭殃?避免腦梗“找事”,愿你在生活中做好4件事
- 南京疫情傳播鏈涉5省10市!正值暑期旅游旺季,需要做好4件事
- 痛風的“死對頭”出現了,提醒:日常堅持“2多3少”,尿酸會下降
- 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得乙肝,究竟什么是乙肝呢?